创新科普形式,培育科技“新苗”【中国青网教育】

  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科学魅力,是培育科技“新苗”的第一要务

  科技强国建设的根本在于人才,而科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普及这一基础性工程。今年9月,随着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的全面启动,如何通过科普形式的创新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塑造创新能力,成为新时代科技人才培养的关键议题。

  科学兴趣是科技人才成长的原动力。传统科普较多采用“教科书式”的知识传递方式,有时会使青少年感到枯燥乏味。场景化体验式科普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拟的科学场景,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科学魅力,是培育科技“新苗”的第一要务。

  场景化体验的核心在于将抽象科学具象化。运用VR、AR等数字技术,创建沉浸式科学体验空间,让青少年能够“走进”微观世界观察分子运动,“飞向”宏观宇宙探索天体奥秘。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青少年可以通过VR设备“变身”为二氧化碳分子,亲历从气孔进入叶片、参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全过程。

  场景化体验还应融入游戏化元素,利用青少年的竞争心理培养持续的科学兴趣。设计科学探索类游戏,将知识学习转化为闯关挑战,通过积分、徽章等激励机制,让青少年在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就感。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体验场景,线下建设主题科技馆、创新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互动装置;线上开发云实验室、虚拟科技馆,通过5G技术实现远程实验操控、实时数据采集,让偏远地区的青少年也能享受优质科普资源。

  从科学兴趣到科研能力的转化,需要系统的训练和实践。项目化探究式科普以真实问题为导向,让青少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研基本功,培养创新思维,这是科技“新苗”成长的关键环节。

  项目化探究强调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设立“青少年科学探究项目库”,收集来自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真实问题,如“如何减少教室PM2.5浓度”“怎样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等。青少年自主选择项目,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需要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撰写报告,完整体验科研全流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求实精神,将成为其终身受益的财富。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高校教授、科研人员担任科技导师,采用“1+N”模式定期辅导。导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科学精神、分享科研经历。通过与科学家的近距离接触,青少年能够

以上就是jybkw.com关于创新科普形式,培育科技“新苗”【中国青网教育】的全部内容,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信息为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考试大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ybkw.com/3950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zhutibab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