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依托人工智能助学系统开展教师培训。资料图片
宁夏银川市庆兴区中小学教师暑期参加数字化教学培训。资料图片
智能时代,面对教师角色转型的挑战,急需探索贯穿职前与职后的系统性培养路径,打破职前职后培养壁垒,构建连贯的数字素养培育模式,助力师范生顺畅适应未来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成长支持,从而有效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走向深入。
1
职前培养
强调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实践
师范生的数字素养教育是教师角色转型的基石。职前数字素养培育要强化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实践,突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操作、掌握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方法、具备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意识。
重构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数字素养课程体系。师范院校要以人工智能整合学科知识理论框架为基础,系统重构数字素养课程体系。一方面需将人工智能应用贯穿于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各环节,提升师范生运用智能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需建设涵盖人工智能基本原理、教育数据伦理等内容的人工智能通识与伦理课程,帮助师范生理解智能技术逻辑与教育应用场景。
建设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未来学习中心。依托沉浸式、情境化的智能技术融入的新型学习空间,开展实践训练,使师范生在仿真环境中掌握技术融入的教学策略。通过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如模拟课堂管理、学生互动和教学反馈等真实课堂场景,提高学生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与实操技能。通过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室,让学生体验智能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作业批改等环节,培养运用人工智能优化教学与决策的能力,强化对智能教育环境的适应性与创新意识。
开展人机协同教学和学习新形态实践。为学生提供人机协同的学习环境,并鼓励学生探索人机协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感知教师与人工智能有效协作的方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学习生态,推动学习方式变革。打造智能交互学习情景,以多元资源赋能学生自主学习。使师范生在日常学习中熟悉、适应人机协同,为以后进入职场常态化使用AI做好准备。
2
职后培训
强化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职后数字素养培训是促进教师角色转型的核心推力。需立足于真实教学问题,以场景化体验为载体,提升教师对智能技术的理解,强化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激发教师应用技术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强化教师对智能技术的教学支持性的理解。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丰富场景化的工具应用列表,帮助教师
以上就是jybkw.com关于如何推进教师数字素养一体化培育【中国青网教育】的全部内容,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