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啥新动向【中国青网教育】

  参赛对象、组织方式、评价机制等大幅改革——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啥新动向

  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8月19日,由中国科协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闭幕——这是该赛事在参赛对象、组织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大幅改革后的首次亮相。

  今年的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的35个少年组代表队、22个青年组代表队,以及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的18个国际代表队,近700名代表参加。此次改革后,有哪些显著变化?命题方式与以往有何不同?未来会有哪些新动向?记者在现场进行了采访。

  排名前10%获“中国科协主席奖”

  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赛在参赛对象、组织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幅改革。其中,参赛对象为15岁至24岁的校内外青少年群体,没有低龄段少年儿童参赛。组织方式上,调整为由全国学会举办的优质大学生科技竞赛和省级科协举办的优质中学生科技赛事按名额推荐优秀选手。对选手的评价,改为注重现场考察和客观评价,着重考察选手的知识应用、动手实践、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们希望能破除‘一件作品打天下’现象,确保竞赛公平公正。”该负责人说。

  记者观察到,本届大赛取消了一二三等奖,调整为根据个人挑战和团队挑战任务总成绩,为排名前10%的选手颁发“中国科协主席奖”,其他选手也有机会获得社会力量提供的赛后支持。“我们将组织全部获奖者现场观摩航天发射,还会给部分热衷科技创新的青少年提供项目合作经费支持。”中国航天基金会副理事长侯秀峰说。

  命题取自科技和产业一线“真问题”

  今年也是该项赛事首次举办现场科技挑战任务,围绕数理化基础科学、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制造科技等学科领域国家科技战略和科研产业一线的“真问题”,设计动手实践挑战任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今年设置了10项挑战任务,包括7项个人挑战任务和3项团队挑战任务。这些任务涉及柔性电子、绿色低碳“智慧粮仓”等,每项任务注明科研战略背景。例如,“电子发光织物的设计和制作”,其背景在于柔性电子是国家“十四五”新材料战略的重点方向,旨在考验选手能否基于所掌握的电子电路知识,完成发光织物的设计和制作。

  “针对我国部分山区交通不便、目前的盘山路效率有待提高这一现实问题,‘运载装置的设计和制作’主要考验选手能否制作可用在山区、高效节能的垂直汽车电梯。”该任务评委认为,按青年组和少年组分别设置考察点和评价标准,可以对选手的知识应用、动手实践、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考察。

  从“短期人才发现”转向“长期育人”

  从本届开始,大赛将更加着眼于做好从“短期人才发现”向“长期育人”的转变。

  本届大赛新增组织参赛选手到科技企业感受“中国创造”的实践活动,并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设计闭幕活动。“我

以上就是jybkw.com关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啥新动向【中国青网教育】的全部内容,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信息为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考试大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ybkw.com/3912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zhutibab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