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辅导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据媒体报道,多所高校已经上线AI辅导员,学生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迅速得到帮助,辅导员有了AI“帮手”,能够腾出精力做更具价值的个性化思想引导等工作。当前,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社会群体发展变化,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涵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目前,高校辅导员普遍面临“人数少、事务杂、压力大”的困境,日常工作被大量事务性咨询填满,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AI辅导员成为辅导员们的“电子同事”后,24小时在线,可以提供政策推送、资源匹配、事务咨询等高频标准化服务,为辅导员队伍减负增效。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全时空陪伴、精准化赋能,正在塑造新质思政能力新优势。从一些高校实践看,通过技术赋能思政教育新范式,AI辅导员与辅导员优势互补,提高了事务性工作效率,实现了思政教育的精准化,让价值观引导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
然而,AI辅导员也面临一些挑战。AI辅导员只能按照算法模型进行知识和价值观传递,回答往往模板化,缺乏感染力。AI辅导员还存在学生信息隐私泄露风险,在知情权、责任归属等方面存在风险。此外,学生长时间与AI辅导员交互可能造成主体性弱化、人际互动降低、道德情感淡漠,陷入“信息茧房”等风险。
思政教育的本质是“以文化人、以德育人”,AI辅导员的引入,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创新路径。而要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必须从技术、教育理念、管理机制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确保AI辅导员在价值引领、情感交互、隐私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避免技术异化带来的风险。
在技术层面,可以依托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技术,不断优化算法。通过集成学生的学习成绩、选课偏好、参与社团活动等显性信息,以及其在校园社交平台的互动倾向、在线学习时的情绪反馈等隐性数据,构建出更立体的学生画像体系。在此基础上,搭建人机协同育人和工作风险预警研判多维应用场景,当系统通过分析发现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发出预警,辅导员便可及时介入,与AI辅导员协同开展心理疏导和学业帮扶。同时,AI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日常互动时,可根据所
以上就是jybkw.com关于“AI辅导员”上岗,是辅助而非替代【中国青网教育】的全部内容,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