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蔬菜之乡”寿光的广袤田野上,垂挂的黄瓜藤、果实累累的西红柿树……不仅编织着农民的致富梦想,更孕育着一所县域高中的教育创新。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以“农”为根、以“人”为本,将寿光市鲜明的蔬菜产业优势转化为鲜活的教育资源,走出一条“以农立人”的特色育人之路,推动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
深耕养成教育,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学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学生“强农报国”的使命担当,以健康活动锻造“强筋健骨”体魄,使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成为中华农耕文明的传承者、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自1998年起,学校便深耕养成教育,2004年正式提出“三阶段六系列三十六层次”养成教育工程,把中华农耕文明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贯通高中3年、6学期、36个月,让学生在播种、耕耘、收获的完整链条中体悟农耕智慧,赓续“耕读传家”基因。学校依托农耕文明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开辟智慧农场、节气工坊、研学基地,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学生在翻土、育苗、灌溉、采摘的具身劳动中理解“稼穑之艰”,涵养农耕精神;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记录学生劳动轨迹,生成个性化成长档案,实现劳动素养可视化、可追踪、可评价,让中华农耕文明在现代技术赋能下焕发新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正以“种子”的初心与坚韧,培育一代又一代知农、爱农、强农的时代新人,让农耕精神在新时代沃野上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因地制宜,研发特色育人课程群
学校立足寿光本土文化与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创新课程体系,开发出“四圣”研学旅行课程与“人工智能+劳动教育”课程,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元素融入教学,丰富了校本资源,也为学生成长注入新活力。依托寿光“文圣”仓颉、“农圣”贾思勰、“盐圣”夙沙氏、“智圣”东方朔的“四圣”文化资源,开发“四圣”研学旅行课程,打造独具特色的研学品牌。在“文圣”课程中,学生走访仓圣公园,查阅《荀子·解蔽》《韩非子》等典籍,探究汉字演变,撰写解说词、游记,举办“书画里的仓颉”校园书画大赛;在“农圣”课程中,走进农圣文化交流中心、菜博会展区,
以上就是jybkw.com关于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
以农立人:县域高中现代化育人之路【中国青网教育】的全部内容,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