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 2025)日前在浙江绍兴落下帷幕。赛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522名优秀青少年选手参赛,经过两试六道题的比拼,最终产生金牌50枚、银牌152枚、铜牌85枚。金牌选手将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获得清北的保送资格。
在竞赛结果之外,线上编程教育机构在本届NOI中的表现成为行业与家长关注的焦点。根据各机构公开信息整理出了今年主流线上编程教育机构获奖统计:
根据当前线上主流机构公布的第四十二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 2025)获奖信息统计
截至发布日期,“学而思编程”与“猿编程”并未公开其获奖信息。
这次统计,反映出信息学培训机构在深度教学体系上的分层态势正在显现。部分机构通过集中投入师资、系统搭建训练模型,已逐步形成向NOI等国家级赛事稳定输送人才的能力。
教研能力与资源配置决定金牌稳定性
在NOI等高阶赛事中,考察的不只是选手的解题能力,更是一套教育体系长期运转的综合结果。今年赛事公布后,线上机构间的差距已不仅体现在奖牌数量上,更体现在背后教研实力、训练路径与组织方式的分化。
以本次获得17枚金牌的核桃编程为例,其信奥教学布局已呈现出体系化的发展态势。从早期学员筛选、阶段化课程设计到模拟测评体系和教练团队配置,该机构以技术驱动和标准化教研体系为基础,实现了从“选苗”到“成材”的系统闭环。在今年金牌榜单中,连续多名高水平选手出自其培养体系,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其作为线上信奥培训新势力的成长轨迹。
在另一家培训机构编程猫公布的成绩中,今年共获得1枚金牌,另有15枚来自新加坡的比赛。从已公开信息来看,该机构近年来在课程布局上更趋多元,覆盖了图形化编程、人工智能、青少年竞赛等多个方向。在此背景下,有观点认为,其在信息学奥赛这一垂直赛道上的资源配置相较更为广泛,重点倾斜和训练深度尚难与部分聚焦型机构等量齐观。从教练体系建设到实训安排节奏,其在高强度竞赛项目上的系统性成果仍有待时间验证。
从这两个机构不难看出,信息学培训已进入深水区,考验的不再是课程种类的多少,而是能否建立一个真正能稳定培养出高水平选手的体系。无论是师资密度、评测系统,还是学习节奏与心理建设,最终都要落回到一个问题:是否具备“稳定产出”的能力。这也是行业从内容售卖向能力兑现过渡的关键拐点。
家长视角下的NOI:不仅是比赛,更是“未来信号”
在培训机构之外,NOI本身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教育决策的核心视野。
与此同时,NOI所代表的远不止一场考试。在过往的历届获奖者中,已有众多人才在科技与产业一线崭露头角。例如,1996年NOI金牌获得者王小川,后成为搜狗CEO、百川智能创始人;2004年金牌得主楼天城成为Pony.ai联合创始人;2003年金牌选手唐文斌与2006年金牌杨沐均参与创办旷视科技,推动Face++落地应用;而陈磊、包塔等人则先后投身于拼多多、美团、网易等知名科技企业的核心岗位。这些案例显示出NOI在高潜力科技人才识别与早期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其选拔价值已在长期中不断被验证。
正因如此,在目标明确、筛选压力上升的教育环境中,NOI的赛事表现被看作是家庭投入资源是否有效的一种反馈机制。部分家长已将机构在NOI中的“产出能力”作为选班报课的重要依据,在一众课程体系、宣传话术之外,奖牌榜单成为更为直观和可信的数据指标。
随着信奥教育体系日趋成熟、赛事机制更加规范,整个线上编程教育行业也正在从流量运营导向,转向真实教学力的竞争。机构是否具备稳定“金牌产出”的能力,已成为区分“泛内容平台”与“专业教学平台”的关键界限。在AI技术持续演进、编程思维日益成为基础素养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机构的真实育人能力,才是决定能否走远的核心所在。
(注:本文为央广网登载的行业观察,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jybkw.com关于2025 NOI赛后观察:信息学培训分层初显,体系能力成竞争核心的全部内容,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信息为准!